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2024-05-12 04:05

1. 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简单说,“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中国碳排放全球居首,远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41.7亿吨,其中前三名中,中国排放 98.26亿吨,美国排放49.65亿吨,欧盟排放33.30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于世界首位,是美国、欧盟的2倍和3倍。
   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 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多也已经将2050年作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日期。
     
     碳中和的“开源节流”的两大投资机会:  
   从整体规模上看,碳中和涉及行业众多,不论是上游的煤炭、石化,中游的化工、钢铁、电力,还是下游的新能源 汽车 等行业,其均会受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影响。要实现30/60目标则不仅需要开源,同时需要节流,所以对于那些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就必然会产生压缩,犹如2017年供给侧改革,剔除那些小的公司,进一步提高行业龙头地位。
     
     从碳中和投资主题来看  
     一个是寻找需求扩张行业投资机会。  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下, 以光伏、风电、新能源 汽车 、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清洁、节能型行业将迎来总需求的扩张,行业整体将存在投资机会, 从长期看随着碳中和相关措施逐步落地,国内光伏、风电新增发电量将快速提升, 光伏等清洁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会。虽然去年已经被炒作了一波,很多公司透支了未来一到两年的业绩,但后期可通过时间和业绩的提升来消化估值。
     
     另一个是寻找供给收缩行业的投资机会。 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行业而言,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行业供给将存在收缩压力 。 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除电力已纳入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参考供给侧改革经验,行业供给收缩时,相关工业品价格往往会有所改善,同时行业龙头市占率会有所提升,此类行业龙头将存在投资机会。此外,当行业整体供给受到碳中和目标约束时,行业内部分可替代领域可能会迎来需求的扩张。
        
     梳理了一些相关的碳中和受益的产业和公司:    
   1.节能产业  受益逻辑是碳中和是一个整个 社会 层面的东西,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碳排放,节能产业在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1〕4号》中收到了反复强调。  标的:南网能源(节能龙头,稀缺)、双良节能(光伏+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中材节能(水泥行业节能+二氧化碳捕捉)    
   2.资源周期行业  碳交易第一阶段的交易对象只有电力企业,但是长远上看,一些高耗能资源类企业如钢铁、水泥、有色冶炼等由于碳中和,在总体产量控制和成本上会出现碳中和的影响因素,导致产能周期和价格周期出现新的变化,行业集中度转移逻辑也会有影响。  根据最近宝武集团的人大代表的发言来看,钢铁行业2023年会实现碳达峰,那么钢铁产量大概率23年也见顶,并且代表直言: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就是因为集中度提升了有利于提升效率节能。类似的逻辑和碳达峰节点一定会在水泥、电解铝等其他行业出现。  标的:如果一个周期行业本身为上升周期,碳中和对其又有有利影响,那可以考虑。    
   3.新能源发电资产  就是风电场、光伏电站的持有者,垃圾发电也可以计入,还有更少见的生物质发电、煤层气利用。写一条很具体的受益逻辑: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CCER碳汇价格为20元/吨时,风电、光电会额外增加约4%营业收入,垃圾焚烧增加3.5%。  标的:国有的的发电公司或者新能源平台,比如新天绿能(分销天然气+风电)、江苏新能(风电+垃圾发电+光电),中节能的太阳能+节能风电  民营的比如林洋能源,阳光电源和隆基都自持电站,其他还有京运通、金风 科技     
   4.循环再制造产业  以钢铁为例,回收钢铁使用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吨钢碳排放,大大低于矿石高炉冶炼的碳排放。循环再利用天然的低碳,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会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中国的 社会 已经迈入人均1万美元, 社会 存量资源也已经很庞大。  标的:格林美(主要是叠加电池产业链)、方大碳素(电炉炼钢消耗石墨电极)    
   5.垃圾分类与焚烧产业  生活垃圾在填埋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焚烧发电一方面可以代替煤炭来减碳,另外一方面减少甲烷释放。此外其他生物质发电也有相同的减碳机制。垃圾焚烧原来的上升周期会收到碳中和目标的额外加持。  标的:上海环境、瀚蓝环境、绿色动力    
   6.天然气产业  由于天然气碳排放比煤炭低很多,因此中国计划提升天然气的使用量。  标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天然气公司,天然气资源公司    
   7.储能(电网侧储能)  储能可以将无法并网的电力进行利用,而且天然的和不稳定的风光电契合,将多余的清洁能源并网可以减少碳排放。这个赛道的问题在于锂电可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储能应用,而抽水蓄能没有良好的标的,钒液流电池技术不够成熟。  标的:没有很符合的,上传统的锂电或者储能公司    
     9.碳捕捉  未来可能真的要把二氧化碳封存起来  标的:中材节能、远达环保、凯美特气(回收二氧化碳的)    
   10.碳交易过程参与企业  参股碳交易所的公司,具备碳金融属性的公司。偏题材。  标的:国网英大、华银电力    
   11.碳交易第三方服务企业  碳交易的确认流程相当复杂,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支持,相关的咨询服务产业发展会很快,因为碳中和今年覆盖了电力行业,接下来会覆盖8大耗能产业,接下来会更多。  标的:谱尼测试(互动说有碳排放核查业务)、远光软件(碳资产管理系统)

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2. 大爆发!“碳中和”是长达40年的投资机会?

 北极星大气网讯:碳中和这一目标推动企业在工艺、技术方面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即使依照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这一目标努力,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交通、垃圾处理等绿色经济相关行业也可以为中国带来约0.3%的就业率提升。
    1.何为碳中和?何为碳达峰? 
   根据国家的安排,是在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 历史 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所以理论上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先达峰,后中和。
    2.碳中和如何实现? 
   从数据上来看,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飞速增长,随着经济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2013年以来,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停滞,节能减排措施力度的加大也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出现负增长。
   同大多数环境问题一样,实现碳中和有赖于疏堵结合。最终的方法就是从能源结构进行转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在过渡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提升工艺、更新设备等方式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现有排放。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主动去捕集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排放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3.通过碳交易挣钱
   碳交易已经存在并运转多年。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已经写明要更大力度的发展和运用碳市场。
   通过企业能耗相关数据进行核算,可以得出企业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但根据排放量去给企业制定配额基准线就比较复杂了,对专业水平有一定要求,仅火电这一行业,就与发电量、供热量、供热比、装机容量、机组类别、凝汽器冷却方式、负荷率、基准线等因素相关。
   得出配额基准线之后,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二氧化碳排放的预期,计算出今年需要购买碳排放额度,或是有多少配额闲置,可以在碳市场上转让给其他有需要的企业。
    4.涉及到的产业机会有哪些? 
   中金公司则建议围绕三条主线逻辑去选择投资:
   1.技术变革带来的市场份额变化是主线。
   包括光伏发电围绕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的技术竞赛持续白热化;大尺寸风机不断突破极限,以容量换取成本下降途径;锂电池技术从高镍向固态演化; 汽车 电气化带来的机会。
   2.数字化浪潮下,下游应用端新的商业模式可能是下一个投资主题。
   包括分布式装机降低发电门槛,打破发用二元结构;储能应用解决电网被动调节负担,以主动的发用平衡能力创造商业价值;新能源车智能化逻辑。
   3.怎么选择穿越周期者,成长赛道中的传统行业。
   包括光伏行业的典型代表如光伏玻璃、胶膜;新能源车领域如锂、铜、 汽车 玻璃。
    5.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哪些被忽视的环节?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新能源,如光伏、风电、新能源车以外,中泰证券总结出这四大主题及对应的十二个细分赛道有望受益于碳中和承诺带来的边际变化,且“坡长雪厚”:
   1.电力脱碳主题:风电/光电实现对火电的规模化替代是“堵点”,对应储能、分布式光伏、特高压产业链;
   2.终端电化主题:化工/商用车/建筑等较难电气化的领域脱碳是“堵点”,对应废钢处理、石墨电极、氢能-燃料电池、生物燃料、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3.节能提效主题:对应功率半导体IGBT产业链;
   4.排放绿化主题:废塑料等废弃材料脱碳与碳收集是“堵点”,对应生物降解塑料、塑料回收、CCUS 产业链。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3.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究竟该如何实现?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想要实现,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要逐渐的把一些传统的行业,碳排放非常多的项目逐渐的改变,使用新能源去发展一些碳排放相对非常多的行业。其实,中国想要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众所周知,现在的极端天气可谓是越来越多,对于民众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吹响号角的时候了。
在全世界保护环境上面,我国是首当其中的,保护环境这方面我国选择制定既定目标,去把碳排放降下来,不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了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拥有最宝贵的财富。可以说前一个世纪我们为了发展,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但是现在我们为了保护环境,也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的。
环境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这是全世界的共识。若是我们再不注意保护环境,待到冰川完全融化,待到海平面把沿海城市和国家淹没,待到我们的地球气温飙升,待到环境恶化,导致台风海啸等数不胜数,那个时候我们还会幸福的生活在地球上吗?

车其实,我们现在人手一车,汽车的尾气排放量,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车辆限号限行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因为汽车而导致的碳排放。我们也可以选择新能源汽车,又环保又省钱,一举二得。

企业一些企业在碳排放上也算是居高不下的,但是碳中和的概念项目建立起来之后,一些企业会想方设法的节能减排,为保护环境尽最大的努力。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想要实现,就要靠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究竟该如何实现?

4. 倒计时40年,中国的“碳中和”之路该如何走?


5. “碳中和”已成市场热点

 在之前的文章中《潜伏两会投资机会-碳中和》,我们就重点讲到了“碳中和”对新能源和有色金属行业的变化。现在各国都非常重视“碳中和”,国内关于落实“碳中和”目标的政策也会陆续出台,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碳中和的持续时间足够长。 从 2020 年到 2060 年为实现1.5 C 目标场景,需要足够长的减排和改革期间。对于气温控制的追求并不止于碳中和,未来走向“负碳”经济。
    碳中和的市场空间足够大。 能源改革可以说是 历史 上最大的变革,从原来的煤炭-石油-电力,现在新能源在逐步替代石油能源,新能源的运用会对现有的能源格局发生深选的变化。
      光伏和风电产业链受益。未来电力能源将会进行脱碳,光伏和风力发电将会成为主流,国家电网提及最大限度发展新能源,未来新能源消纳将不再构成约束。
    电力运输设备受益。国家电网提及十四五建成7回路特高压,整体体量与十三五相当,从德州事件也侧面表明,电力运输加强全国联网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新能源接入电网,电网的改造也是重中之重。
   新能源 汽车 和装配式建筑受益。新能源 汽车 替代传统燃油 汽车 ,将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建筑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的生产制造往往消耗大量能源,装配式则更加符合绿色化的趋势。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 
     
    --风险提示-- 
   上述信息仅供投资者教育,不作为具体推荐,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国信证券投资顾问:王华俊(执业编号:S0980617090034)
   -- 免责声明-- 
   本资讯中的信息、数据来源于合法公开的信息渠道,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资讯所表达的观点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具体建议,投资者依据上述资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与我公司无关,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未经我公司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本资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复制、引用或转载。

“碳中和”已成市场热点

6. “碳中和”利好渐次减弱,接下来股民应该注意什么?

“碳中和”利好渐次减弱,接下来股民应该注意:
1.碳中和高位股不要再买了;
2.市场没有热点要控制好风险;
3.货币政策会慢慢收紧股市预期不要太高。
年后股市大跌让很多人都心灰意冷,随着碳中和概念的崛起,很多人又把亏损的钱赚了回来。股市就是这样年前的机构抱团股大涨,年后就大跌,年前的题材股大跌,年后就慢慢大涨,这都是一个轮回而已。随着碳中和概念慢慢走弱,这个时候前期没有参与碳中和概念的投资者就不要买高位股了,肉没有吃到到时候还要买单,这就太不划算了。碳中和之后市场如果没有新热点建议大家把仓位控制好,因为市场随时可能调整,节前这几天反弹是没有成交量支撑,反弹可能没有持续性,货币政策不可能还放水,慢慢收紧成为了趋势,不支持股市大涨。

一、碳中和高位股就不要碰了
任何股票只要大涨之后,面临的就是风险,特别是题材股,根本没有业绩的支撑,很多时候炒作都是来也快,去的也快。前期如果没有参与碳中和,高位调整就没有必要去碰了,风险大于收益,这个位置把握不好,很容易出现大亏,接下来股民碳中和概念不要碰。

二、货币政策会慢慢收紧股市预期不要太高
去年的上涨已经透支了今年股市的上涨空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货币政策不可能在出现大放水,基本面没有货币政策的支撑要出现牛市已经非常困难,对于今年的股市大家预期不要太高,控制风险可能是最好的投资策略。

股市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风险,只要把风险控制好,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碳中和之后,希望股民不要高位接盘,没有热点就耐心休息,等待下一次的机会。

7. 什么是“碳中和”,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作者:吴军 (硅谷来信)
  
 我们都知道,这两年有两个词很火,一个是“碳中和”,一个是“碳达峰”,都是大家很关注的话题。那么,什么是“碳中和”?更重要的是第二个问题,如果世界普遍将“碳中和”作为一种政策目标,它对未来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下面我就结合与崔屹教授(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劳伦斯奖获得者)交流的内容,以相对微观一点的层面,来谈一谈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我们知道,中国已经承诺要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承诺,但从前面的信你应该也了解到了,这项事业的难度相当大。欧盟承诺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美国虽然没有说,但很多州已经在往这个目标努力了。根据斯坦福大学普雷考特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崔屹教授的估计,美国应该能早于欧盟实现这个目标。
  
 一个地区能否实现碳中和,这个任务分解下来,每个企业都会面临这个问题。那么在企业的层面我们怎么理解碳中和这件事呢?企业又怎么实现碳中和呢?
  
 实现碳中和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讲,实现碳中和也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有一个范围,被称为scope。在第一个阶段企业要达到的是,企业的基本运营不造成碳排放,包括企业使用的能源,也来自于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清洁能源。
  
 比如一家IT公司在一个 科技 园区办公,不使用传统 汽车 ,自己办公用电、食堂做饭用电都是园区的太阳能板提供的,这就可以实现第一阶段的碳中和。
  
 如果一家企业使用了传统能源 汽车 ,但同时这家企业每年种很多树,种树吸收了相当于企业用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也算实现了碳中和。
  
 按照上述要求,硅谷主要的IT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碳中和。但要达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要求就要高不少了。第二阶段的碳中和要求一家企业不仅日常运营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是零,而且企业的业务部分(比如提供服务、制造产品)的碳排放量也是零。
  
 比如像谷歌、亚马逊和微软这些公司,他们的云计算中心向广大用户提供服务,那些云计算中心的耗电量非常大。要做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它们就要确保这个云计算中心使用的电能也全都是清洁能源。
  
 如果是一家制造型企业,比如服装厂,它就要保证自己的服装生产线造成的碳排放为零,才算实现了第二阶段的碳中和。
  
 不同企业做到这一级的难度会相差很大。比如钢铁厂的难度非常大,运输公司可能好一些,律师事务所相对就很容易(它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要求其实差别不大)。
  
 要实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实现了不等于今天能实现,反之亦然。
  
 比如微软,过去用光盘销售软件,这其中的碳排放量比较少。但今天它的软件变成了各种云服务(比如Office 365),就要建立云计算中心,而云计算中心的耗电量比生产光盘大多了,微软要实现第二阶段碳中和的难度就变大了。
  
 类似地,沃尔玛过去是实体店,碳排放主要就是实体店的用电,只要能保证用的电是清洁能源就差不多了。但现在沃尔玛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商店,物流服务是业务的重要部分,要实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难度就变高了。
  
 目前谷歌、亚马逊和微软这三个互联网服务公司都已经实现了第二阶段的碳中和,还是很了不起的。它们现在都在努力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
  
 那么第三阶段的要求是什么呢?第三阶段的要求又严苛得多,它要求一家企业更进一步,确保自己的运营生产中使用的工具、材料、服务等等,也是在碳中和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比如我们前面讲律师事务所要实现一、二阶段的碳中和比较容易,但如果要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它就要确保事务所使用的电脑、纸张等等在制造的时候碳的净排放量也是零。
  
 如果企业使用的生产工具或者材料造成了碳排放,但是这个企业自己做了特别多的减排工作,那这个企业就有了一些额外的二氧化碳配额,可以抵消那些碳排放。比如一家企业办公要用掉很多纸,但这家企业又装了很多太阳能发电板,不仅自己够用,还能提供给隔壁公司用,帮助隔壁公司减排,那额外造成的这部分减排,就可以和你用纸造成的排放抵消掉。
  
 不难想象,如果世界上所有企业都实现了第二阶段的碳中和,那么第三阶段的碳中和也就自动实现了。但是如果有一些企业还没有实现第二阶段的碳中和,你的企业买了它们的产品,就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
  
 有些企业做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相对容易,因为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和商品比较单纯,比如谷歌和微软,主要的业务是软件和在线服务,那只要保证自己买来的电脑在制造过程中是零排放就行了(实际上它们是买芯片自己制造电脑)。
  
 但是沃尔玛和亚马逊要做到这一点就很困难,因为它们要保证自己货架上卖的五花八门的商品,在制造时都满足了碳中和的要求。
  
 还有像特斯拉这样的制造型企业,虽然电动车运行时容易实现碳中和,但制造 汽车 的过程,以及制造过程用到的钢铁、电池等等,它们可是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所以特斯拉要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也比较困难。
  
 碳中和与商业模式有怎样的关系?
  
 一家企业是否能达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还和它的商业模式有关。
  
 比如同样是电商,淘宝要实现第三阶段碳中和就比京东更容易。因为淘宝上主要是第三方的商家,它们卖的商品并不属于淘宝,淘宝只是提供交易平台,所以淘宝只要保证平台交易过程实现了碳中和就可以。但是,京东的自营商品占了很大比重,这些商品本身是属于京东的,它就要保证这些商品的制造过程都实现了碳中和,京东才能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
  
 如果全世界都要严格遵循碳中和的要求,很多企业可能就会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打个比方,如果政府对于企业的员工福利(包括五险一金等等)没有严格要求,企业要拓展业务可能就会倾向于直接招募员工,好管理。但如果政府对员工福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雇佣员工的成本变高了,那么很多企业就会倾向于将简单的工作外包出去,减轻用人成本。
  
 了解了碳中和实现的过程,我们就大致清楚了在碳中和这件事上,企业分内的责任有哪些,在不同时期企业需要考虑哪些不同的问题。
  
 碳中和会如何改变商业格局和生活方式?
  
 如果全世界要在2050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那么未来的商业格局和我们的生活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这里和你分享五点主要的变化。
  
 第一,碳配额的交易会成为一种生意。
  
 前面讲到了,不同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难度相差巨大。一个律师事务所,如果每年拿出一些钱去种树,它可能轻易就能实现第三个阶段的碳中和。但是要让钢铁厂、 汽车 厂实现第三阶段的碳中和,几乎不可能。因此它们可能需要向一些有剩余碳配额的单位去购买。
  
 第二,很多企业会改变商业模式。
  
 前面讲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方式产生的碳排放是不同的。过去调整业务的时候,可能会考虑成本、便利等等,但很少会在意碳排放。
  
 比如今天的手机或者IoT(物联网)设备,随便做点事情都要和云计算中心连通一次,这很方便,但从碳排放的角度来看可能就不划算了。实现IoT更有效的方式是在一个区域(比如一座写字楼)内放一台特殊的服务器,由它来处理绝大部分终端设备的请求。今天有人把这种服务模式称为边缘计算。
  
 类似地,过去云计算公司为了更好地控制业务,会把一个软件的大部分放在云端,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只有一个软件外壳,做任何事情都要和远程服务器相连,这种方式也可能发生变化。
  
 过去,很多事情做了只是省一点电钱,并不值得做,但将来如果一个企业碳指标用完了就无法营业,或者必须要花高价去买碳配额,那企业做事可能就要换一个思路了。
  
 第三,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也是巨大的机会。
  
 崔屹教授估计,全世界将来的先进能源产业的产值将达到十万亿美元,而目前还只有1.4万亿美元。所谓先进能源,除了清洁能源,也包括智能电网、核电、电动 汽车 和生物燃料等所有能够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产业。比如储能产业,未来的产值至少就有一万亿。十万亿的市场有很大的机会,但是我们需要先有投入,然后才会有产出。
  
 第四,甚至 社会 生活的一些基本结构都可能发生改变。
  
 打个比方,假如每个家庭都开电动 汽车 ,白天家里的太阳能发电设备把车的电池充满,晚上家庭用电就依靠电动车电池里面的电。那这就相当于把储能需求分散到了每个家庭,电厂就不需要准备那么多储能设备了,这就会降低发电的成本。但前提条件是,你家的电动车要能往够往电网里输电,而且能够知道输入了多少电,你家又从电网里用掉了多少电。
  
 第五,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甚至有可能需要支付碳税。也就是说,日常生活未必会更方便。我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钱来获得和今天同等质量的生活水平,因为企业总会把达成碳中和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比如畜牧业会造成大量碳排放,天然肉的价格可能会提高很多,人们是否能接受呢?再比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他们会不会生活不下去?这些都需要具体的评估和衡量。
  
 所以,碳中和无疑会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造成重大的影响。我注意到国内很多媒体在谈到碳中和问题时都比较兴奋。但很多问题大家不仅没有谈到,甚至没有想到。和崔屹教授谈了几次之后我发现,碳中和的难度其实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当然,碳中和的发展也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到了2030年,我们就大致能对减排的成效有一个准确的估计。各国也会根据结果不断调整策略,力争在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便利性的前提下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什么是“碳中和”,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