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2024-04-28 06:48

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1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期限结构分布不合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期限结构存在的问题是:长期信贷比重过高,短期信贷比重过少。这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各银行根据我国国情及信贷市场需求状况大部分将信贷期限选择为短期。导致我国银行贷款业务短期贷款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上市,在追求股东最大利润的原则下,现在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长期、稳定的收益,因此,大部分银行不断调整短期资产,增加长期信贷资产,甚至有些银行不惜牺牲流动性而增加长期贷款。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短期贷款比重较2006年短期贷款比重下降2.4% 。而中长期贷款比重从47.3%增加到2008年的51.1%,同比增加了3.8%。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率比短期贷款增长率要高出7.9%。这一组数据不仅充分反映了我国信贷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是银行加大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的真实写照。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这种不惜牺牲流动性的行为将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特别是金融危机会导致银行流动性吃紧,如果银行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后果将非常严重。
1.2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所有制结构分配失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所有制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信贷配给向国有企业倾斜较大而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的信贷配给相对较少,导致信贷配给在所有制上存在比例失调的现象。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其中民营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活跃点。但是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还是受到某些障碍,其中商业银行的信贷分配就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处于国有银行的垄断环境下成长,自然而然在银行信贷的分配上向国有企业倾斜,给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就较少了,这其中有体制问题,同时也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因为银行难于分辨企业完全信用信息,同时获取这种信息的成本较高,所以银行更愿意选择较为了解的、信用较好有国家支撑的国有企业。
1.3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业分配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信贷行业分布就存在着比较大的失调现象。主要表现在:工业信贷供给较多,农业信贷支持较少;生产性信贷跟进较快,消费性信贷跟进速度滞后;传统性产业信贷支持大,朝阳产业信贷支持较少;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的信贷资金风险过高,这将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健康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伴随着国家的信贷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产力特别是有利于较快的拉动经济发展的行业与领域发展很快。其中传统的制造业、加工业、钢铁和水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一些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IT业、金融业等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果跟我国银行对这些行业的信贷倾斜不无关系。但是在看到这些成果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银行信贷政策的庇护下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重复建设、高风险的项目长期存在。这些项目的特点是:风险较高、受政策影响大。存在这种现象除了跟国家长期的银行信贷行业配给政策有关,同时也涉及到各地方及部门的利益。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银行对农业的信贷支持较少,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而信贷资金主要集中在电力、石化、石油、电信、交通、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
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传统惯性和为国家经济体制转轨所承担的改革成本,致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信贷结构的缺陷与失衡,导致了不良贷款比重过大,贷款总量与贷款质量和效益的负相关性,贷款质量和效益逐年下降,贷款总体呈现出高风险的特征。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信贷结构的严重缺陷突出表现为(以辽宁某二圾分行为例):

一是现有信贷资产的经济成份分布:台理。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客户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0%以上;而乡镇企业、私营、个体、股份制、股份台作制、三资、个人等客户所占比例很小,仅占全部贷款的8%左右。

二是现有信贷资产的行业分布不合理。纺织、煤炭、化工、内贸等传统行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80%以上,而科技、房地产、电力、交通运输、建筑业、医药、通讯服务及医院、学校等新兴行业,仅占全部贷款的15%左右。

三是现有信贷资产的期限结构不台理。短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75% 以上,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5%左右。

四是现有信贷资产的业务结构不台理。在信贷资产的种类上.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等传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0%以上,而房地产、个人消费、其他中长期贷款等新贷款种类.仅占全部贷款的5%左右。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2. 信贷信用体系有哪些内容构成?

需要根据客户的资质来评定,比如征信,贷款额度,贷款的用途,贷款的时间,还款的能力,收入的稳定性等多方面去分析的。
信贷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通常包括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狭义上仅指银行贷款,广义上同“信用”通用。信贷是社会主义国家用有偿方式动员和分配资金的重要形式,是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

审查风险:
贷款风险的产生,往往在贷款审查阶段就开始了,综合司法实践中发生的纠纷,可以看出,在贷款审查阶段出现的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环节。
(一)审查内容遗漏。银行审贷人员挂一漏万,造成信贷风险。贷款审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要求调查人员就贷款主体的资格、资质、信用、财产状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调查。在实践中,有些商业机构会因此项造成大量资金流失,坏账等情况。
(二)没有尽职调查。在实践中,有关审贷人员,往往只重视文件的识别,而缺乏尽职的调查,这样,很难识别贷款中的欺诈,造成信贷风险。
(三)判断错误。银行没有对有关内容听取专家意见,或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判断。 审贷过程中,不仅仅要查明事实,更应当就有关事实进行法律、财务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判断。

3. 什么是银行信用体系

银行信用体系:
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疏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
建立银行信用体系:
银行业要严格规范经营,带头维护信用秩序;
强化央行外部监管,增强服务功能;
完善社会监督网络,加强社会对信用监督;
推进整个社会的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什么是银行信用体系

4. 信用体系包括哪三方面

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 共享 机制为核心;以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形成为动力;以信用服务行业主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为支撑;以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作保障的国家社会治理机制。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信用发挥作用的前提,它保证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间遵循一定的规则达成交易,保证经济运行的公平和效率。功能有三种:
 
 1.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记忆功能,能够保存 失信 者的记录;
 
 2.社会信用体系具有揭示功能,能够扬善惩恶,提高经济效率;
 
 3.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预警功能,能对失信行为进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