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一般多少钱?

2024-05-13 21:05

1. 幼小衔接一般多少钱?

幼小衔接一般多少钱?新思考教育学校隶属北京新思考教育集团,作为全国成立较早的领先教育集团,一直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集团于2010年在提供网络教育资源同时开始进入线下教育培训,目前分校足迹已遍布北京、上海、厦门、石家庄、哈尔滨、成都、重庆、昆明等10个省市。拥有全职教师近千人,已帮助数万学生完成升学目标。云南新思考教育学校成立于2012年,经过近2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小西门校区、霖雨桥校区、嵩明校区、文山校区、经开校区、腾冲校区等6个校区,培养学生数千人,在各类考试中,学员表现优异,考取理想学校。云南新思考致力于成为云南家长满意教育机构。【企业文化】云南新思考教育学校,坚持“课外辅导 重新思考”努力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前所未有、超出预期的服务理念,以“给孩子受益终生的教育”为使命,以“培养习惯,学会思考,启智导行,塑造品格”为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不止关注提升学生成绩,更注重学生“成人”教育,即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让学生受益终生。【办学优势】完善的服务体系新思考教师除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要求外,紧扣素质教育导向,形成了全测评、全了解、全教案、全监控的“四全”服务体系,完成学生“成人、成材”教育。【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均经由总部统一培训,以西南教育发达省份选派教师为骨干教师,西南区所有教师统一用人标准,统一教学教研,统一课堂标准,统一教学成果检验,统一教学系统管理,并积极与重点中小学教师合作确保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课程完备】为满足学生多元的教育需求,针对中小学全科开展课程,授课形式包括小班、大班、精品班、1对1、一对N、网校等,旗下拥有魔豆思维课堂,新思考辅导、新思考教育网等子品牌。【教育特色鲜明】以“重新思考”为教育特色,引进新加坡高效课堂管理标准,将学生被动学习引导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科学思考、积极思考。采用“情景记录”方式切实监控教学的每个环节。

幼小衔接一般多少钱?

2. 北京幼小衔接学校费用大概是多少?

北京幼小衔接学校费用大概是一年一万元以上。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有两方面的问题导致幼小衔接难以得到解决。
1、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衔接。
2、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配合没有沟通好。
《粜臫头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3. 幼小衔接一般怎么收费。怎么收费的?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衔接班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分全日制非全日制,长期、短期、寒暑假期间的。

幼小衔接一般怎么收费。怎么收费的?

4. 孩子去上"幼小衔接班"真的好吗?

“我对家长焦虑的心情是非常理解的,但是对一些家长的做法并不赞同。”成都市青羊区资深班主任周老师说,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过早接受学科知识,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

“超前学习并不会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学习造成为难情绪甚至厌学。”周老师结合自己20年的教学经验谈到,在入学前期,提前接受过学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确实会拉开差距,但这其实只是一种虚假现象。只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差距会逐步消除甚至反超。
“提前学习有时还会误导孩子,有些孩子入学前学过拼音,但是从读音到方法全是错的,这个纠错的过程可能会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得不偿失。”周老师说,“幼小衔接”并不等于知识储备“小学化”,而更多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调适、自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专家提醒,超前学习并不会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学习造成为难情绪甚至厌学。在入学前期,提前接受过学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确实会拉开差距,但这其实只是一种虚假现象。只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差距会逐步消除甚至反超。

5. 越来越多的孩子上幼小衔接班,真的有用吗?

要不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存在争议
幼小衔接班,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因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差异。幼小衔接班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提前适应或者说训练上小学以后的内容和强度,以便孩子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是,随着幼小衔接班的火热,关于它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之前有一段时间,网上的权威机构公布对部分幼小衔接班的严惩措施,还有专家表示“幼小衔接班不要盲目上”。像我就听身边的一位老师直接建议说“不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不要有抢跑的心态”。这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孩子上小学,确实需要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幼小衔接班能够帮助孩子提前储备一些知识,应对小学更加复杂的学习阶段。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应该是好的。可是,真实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孩子上幼小衔接班不一定是好事。
①幼小衔接班办学能力参差不齐,难以给孩子好的教育
幼小衔接班虽小,但是想要合格,甚至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服务,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挺多的。像营业执照、消防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等缺一不可。当然,最关键的是师资的稳定和高质量。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幼小衔接班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好的坏的都有,并不一定会给孩子好的教育。





我听身边的一位家长说,她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但是孩子开学后,孩子学的拼音并不扎实,衔接班教的发音和学校教还不一样,孩子还需要重新学。所以,如非必要,不要主动蹚幼小衔接班的浑水。
②幼小衔接班班为了迎合家长,过于重视小学知识的教授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上看,正式踏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前,不适合接触太多、太难的小学知识,容易导致孩子厌学。但是,现在一些幼小衔接班,为了迎合家长,多攒下名誉,方便今后的招生,会给孩子提前进行大量小学阶段知识的教授。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学习太多小学内容,小学开学进行重复性的学习,孩子就容易走神,不认真听课。
③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做好准备,不利于身心健康
学龄前的孩子,大脑和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所以会有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坐下来安静地听讲的情况,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孩子较早接受专业的小学课程,其实无异于揠苗助长。孩子的天性被过早压制,孩子的创造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身心健康,都会受损。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
也就是说,幼小衔接班孩子可以上,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再加上幼小衔接班鱼龙混杂,容易适得其反。学前阶段的孩子,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幼小衔接班可以上,但也可以不上。如果家长能够勤快一点,也能代替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完成过渡:
①培养好孩子良好的起居习惯。孩子上小学后,上课的时间、下课的时间、课间活动的时间等等,都是有具体的时间安排的。在这之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免孩子到时候受不了严格的教学环境,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





②给孩子进行心理建设。孩子上小学,就是小学生了,老师对他的要求,也不再是乖乖听话,他要认真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学业难度的加大,会让孩子不适应。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告诉孩子快是一名小学生了,应该要怎么做。
③帮孩子把身体的底子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要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的变化,都少不了健康的身体做支撑。家长要让孩子做好锻炼,好好吃饭。

越来越多的孩子上幼小衔接班,真的有用吗?

6. 越来越多的孩子上幼小衔接班,真的有用吗?

从实际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孩子上幼小衔接班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特别的明显.而之所以有许多的家长这样做,其实都是一种焦虑症所导致的.这都是那句话惹的祸--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的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上幼小衔接班.如果强行这样做,往往会对一些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和成长的烦恼,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我们评价上幼小衔接班有没有用,往往是通过成绩来判断的.而这种判断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这实际上仍然是填鸭式教育的遗祸,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
       可见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还不是很科学和完善.如果不改正这一落后的评价模式,很想就起到了一个很坏的导向作用。教育改革我们必须势在必行,向现代化,素质教育,立德立人的方向进行改变。

7. 幼小衔接需要报班吗?孩子晚一年上学更好吗?听听园长校长怎么说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近日发布,新一拨“准小学生”即将迈入校门。然而,幼小衔接这个特殊阶段也让不少家长犯起了愁:是不是该让孩子提前学点儿拼音,或者入学前学完20以内加减法,要不干脆给孩子报个幼小衔接班全学了得了。幼小衔接真的是靠报班就能解决问题吗?
    【问题1】大班孩子有必要退园转报幼小衔接班吗? 
   按照教育部门规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杜绝“小学化”,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但有家长认为,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孩子在一年级可能跟不上老师教学进度,为此,不少家长会在孩子上大班的时候退园,转报 社会 上的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这种做法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学前阶段没必要“拔苗助长”
   丰台一幼园长朱继文
   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到来,入园、入学问题牵动着家长们的心。近来,我们幼儿园总能接到家长们的咨询电话,其中不少是关于幼小衔接的内容。比如,要不要让孩子去上幼小衔接班、到什么地方去上幼小衔接班、不上幼小衔接班的话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家长们的言谈话语中透着一股焦虑劲儿。
   从实践来看,学前阶段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会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特点。为此,教育部在2011年便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至今,很多幼儿园已杜绝了“小学化”倾向。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些家长开始不淡定,因为他们听到了很多 社会 培训机构的宣传,生怕自己孩子不提前学拼音、加减法,上一年级后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甚至厌学。
   到底是应该继续上幼儿园大班呢,还是应该退园转报 社会 上的幼小衔接班呢?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方面来考虑。
   首先,提前教育使孩子无法跟着自己的心灵去行动,年幼的他们被无数的要求和学习任务左右着,评价指标是“听话和完成任务”,衡量标准是“学会了”。在这样的思路下,孩子不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有效的学习者、创新的学习者,只能成为成人的附属品。
   其次,童年是个体生长和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阶段,此阶段是为终身发展做准备。成年人应敬畏和尊重儿童认识世界和 探索 世界的方式方法,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方式让儿童获取有益经验。
   第三,现在媒体发达,学习途径颇多,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来自网络碎片化的学习资料,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 育儿 观。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上一年级后便可以学得自信,殊不知超越儿童规律的知识更会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反感,导致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导致“三年级断层”现象。
     从教育学角度讲,幼儿园重在培养孩子的心理适应、情绪 情感 以及长远发展的能力,让幼小衔接浸润无痕。为实现这个目标,幼儿园会在三年内通过 游戏 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听分辨、听广度、听记忆、视分辨、视追踪、视记忆、视听统合等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参加一个短期的幼小衔接班就能完成的。与外化看得见的知识或技能相比,内化了的良好学习品质才是更重要的。
       【问题2】早上学或者晚上学好不好? 
   尽管每年的入学政策都会明确说明孩子应该在几岁上学,但总有家长会被早上学或者晚上学的问题困扰。想让孩子早上学的家长觉得早一年差不了太多,同时可以解决家里没人看护的问题;想让孩子晚上学的家长认为孩子思想幼稚、情商不如同龄人,不如晚一年再开启小学阶段学习。那到底几岁上学好呢?
   适龄入学才是正确的选择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宿慧
   每年招生季,都有家长提出希望孩子早上学或者晚上学的问题,究竟什么年龄上学好,我们来分析一下。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希望孩子早点上学,这样,就能比别人早一点起跑,但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医学角度看,五六岁的小孩心智发展差别很大,他们的注意力、自制力、交往能力,甚至小肌肉群发育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我带过很多届一年级新生,开学一段时间后,有些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学校生活,各方面表现突出,这些孩子往往是同龄人中月份稍大的,他们自理能力强,善于倾听、会沟通。有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稍弱,他们多属于同龄人月份偏小的孩子,常是班里的“小尾巴”。如果过早上学,孩子可能因为不自信丧失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孩子个性发展。六岁之前是孩子行为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心智成熟的关键期,研究表明,男生的发育会比女生慢,因此,男孩更不要提早入学。
     其实,家长不必焦虑孩子是否应该早上学或者晚上学的问题。入学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身体协调、喜欢运动、懂得交往以及会自我管理、控制情绪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与人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与学习能力是一致的。到了小学懂得倾听与交流,这才是迈向学习的重要一步。孩子的零起点学习也并不可怕,学前培养好习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这种习惯主要是孩子的自我管理习惯,涉及对自己物品的管理、对时间有概念、对情绪的管理、能否尊重他人等等。老师们都知道,教会学生知识并不难,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套习惯,孩子后续的发展就会动力不足。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在一年级新生入学阶段,老师会充分尊重孩子存在的各种差异,从零起点教起,把重点工作放在“适应”二字上,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角色的转化。在我们看来,知识的准备不是重点,主要是意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意志品质的准备。低年级是养成教育培养的关键期,所以,我们把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一年级的核心内容,通过细致入微的指导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形式,开启学生儒雅举止的第一步,帮助“在路上”的学生不断前行。
   至于孩子究竟应该几岁上学,我国《义务教育法》有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此,我建议家长们最好按照国家规定,遵循科学规律,让孩子按部就班地入学。
       【问题3】学校怎样设置入学适应期?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一年级上学期要设置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相衔接。今秋,新一批“小豆包”入校后,学校怎样帮他们适应新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适应期让幼小衔接从“陡坡”变“缓坡”
   史家教育集团一年级教师翟玉红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为了帮助他们顺利进行幼小衔接,按照教育部要求,我们教育集团把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孩子们在这段时间的过渡将从“陡坡”变为“缓坡”。
   首先,校园、教室会布置得有意境。环境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校园里绿茵茵的草坪,槐树下、花坛边的小座椅,操场旁的游乐设施,会让校园充满童真童趣;教室窗台上的花草、鱼缸里的小金鱼,壁报上孩子们的笑脸照片,和蔼可亲的老师,友好相处的同伴会让教室充满家的温暖。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们,看到这些布置,会把校园当成乐园、家园,减少心理反差,对上学产生强烈的期望感。
   第二,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会有情境。对于刚步入小学校门的“小豆包”们来说,开学之初的这段时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比如,学校创编了“韵化儿歌”“小童谣”,让学生“曲”不离口,边说边做,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学中,学校会创设真实的、有趣的、拟人化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拼音教学中,老师会让学生用身体摆出一些容易混淆的拼音字母,活跃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有趣。在识字教学中,老师会穿插“小小邮递员”“火眼金睛”“摘果子”“猜字谜”等 游戏 ,让学生在玩儿中认读生字、辨析字形、了解字义。
   第三,教师对待学生会有平和的心境。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老师不会生硬地用统一标准要求每个孩子,而是“心平气和”地看待他们的差异,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适时把他们学习的热情放大、点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供个性化指导。亲其师,信其道,渐渐地,学生就会爱上学习、爱上学校。
   第四,学校要求家长多与老师沟通。和新入学的“小豆包”们一样,家长们最初也很焦虑,如果控制不好情绪,难免影响孩子。所以,学校会建议家长多与老师交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同时,指导家长做好后勤保障,培养孩子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等。家校共育,凝聚家校合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小豆包”们快乐成长。
   按照教育部要求,国家将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一旦方案确定,我们教育集团会严格遵循。
   总之,在入学适应期内,学校会以学生为本,把身心准备、生活准备、 社会 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融合、渗透,从而令幼小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适应学校、平稳过渡,让校园成为孩子愉快学习、生活的乐园。
    【问题4】寄宿制学校招什么样的学生? 
   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存在寄宿制。一些家长认为,如果能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由老师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自己就可以省心了,但不知寄宿制学校在招生方面有什么要求?
   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寄宿教育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
   我们学校自1949年建校就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后来有一段时间取消,1995年,这项制度重新恢复。多年来,学校对住校生实行食、宿、学一体化服务和管理,以“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 健康 自强”作为寄宿教育的宗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自觉遵守秩序的公德意识和刻苦锻炼、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在按照国家课程管理要求开设课程的同时,我们学校开设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按不同年级开设的四季课程、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以及生活、心理、交往、健身、动手实践等寄宿教育课程都是特色课程。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学校组织了几十种兴趣小组活动,涉及 科技 、艺术、 体育 、语言、实践等多个类别,并有金帆舞蹈团、金帆合唱团、 体育 专业队等专业性较强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应该说,寄宿教育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律品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作为一名在寄宿制学校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寄宿这种教育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
   时代在发展,寄宿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从当下的教育理念来看,寄宿的内涵不是“寄养”,而是“教养”,所以,不能把寄宿教育简单理解为家里没人看护孩子而选择住校。家长不要因为自己忙于工作,就推卸自己作为家长的监护、教育责任,盲目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家长更不要为了图自己轻松,就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非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不可。
   事实上,属于下列情形的孩子是不适合上寄宿制学校的。有的孩子在幼儿时代没有养成基本的良好生活与交往习惯,或者患有较为严重的疾病,如心脏病、自闭症、多动症、哮喘、心理障碍等,就很难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与教育对接,这样的学生还是走读为好。有的孩子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喜欢做危险 游戏 ,性格执拗,不服从管理,也不适合上寄宿制学校。此外,如果孩子的身心 健康 存在一定问题,就需要家长格外精心呵护,不宜送到寄宿制学校。还有一些孩子来自特殊家庭,他们放学后特别渴望亲人的陪伴,这种情况下家长也不应该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
   无论寄宿还是不寄宿,家长都不能推脱对孩子的监护、关爱与教育。如果确定需要选择寄宿制学校,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要盲目决策。
   供图:视觉中国

幼小衔接需要报班吗?孩子晚一年上学更好吗?听听园长校长怎么说

8. 幼小衔接班,真的需要上吗?

 轻松快乐的幼儿园生活结束了,但距离真正的小学生活,还有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一个幼小衔接班,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那么,幼小衔接班,真的需要上吗? 
   其实,霏爸和霏霏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在还没有幼儿园毕业前的一个多月,霏爸就开始在网上留意相关信息,同时面对面问了很多身边的家长,说真的,具体的建议得到的不多,但是获得的焦虑不少。
      特别现在网上一些视频,想必大家也很熟悉:
   “小学一年级一个月拼音全学完,孩子根本跟不上,原来别人家的孩子早就学了。”
   “识字量竟然还不到500个,题目都看不懂,怎么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别人家的孩子识字量早就过1000了。”
   “写字速度太慢了,作业一个小时都完不成,别人家的孩子早就下笔如有神,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的兴趣特长了。”
   诸如此类,看完这样的视频,我默默扭过头,看着还在萌萌傻笑的霏霏,心里想着别人家的孩子,一股强烈的焦虑感顶上脑门……
   但当霏爸冷静下来,发现网络中的各种视频最后,总是会蹦出一两个小广告,不是卖带注音的书,就是卖控笔练习册等。
   这难道不是一些商家在向我们家长贩卖焦虑吗,这种建议真的需要采纳吗?
   于是,霏爸彻底静下心来,结合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和心得体会,并有心得一二,在这里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能消除大家的焦虑,前方高能,请耐心读完。
     学校教育的本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把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后,还剩下的才是教育。”
      一直以来,霏爸对这句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直到去年山东省实行教育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这里要简单说一下山东省的教育改革,即高考不再考理综和文综,高中生也不分文理班,大家可以凭爱好,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和 历史 中,自主选择和搭配自己的三门副科。
   这么说吧,以前的理科生必须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但是现在没有了硬性规定,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搭配组合。
   但是一个问题来,报考志愿的时候,全国的大学在面对各种组合的学生如何进行选择呢?
   常见的做法就是,设置必选科目。
   意思就是,某大学某专业说了,山东考生如果想报我们某个专业,自选科目中必须有某某科目。
   当时,霏爸就发现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比如,医学和法律专业,都要求考生必须选修物理这一科目。
   当时,我就震惊了,医学和法律,明显是以大量记忆为基础的大学专业,和物理又有什么关系?
   但后来,随着深入地了解,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也让我对教育的认知更深了一步。
    高中学习物理,并不是要让学生未来都成为物理家,而是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训练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此一来,霏爸就明白了,无论是救死扶伤的医学专业,还是主持正义的法律专业,都需要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为医生要从病人的诸多症状中,快速判断出病因,并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因为律师要从当事人的复杂案情中,快速找到相关法律依据,并制定最佳的辩护策略。
   这些不都是需要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吗?
   这时,再反过来,看爱因斯坦说的那句话,大家都能更明白一些。
   所以,霏爸认为:
    所谓教育的本质,并非学习知识,而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的训练,来获取应对未来的能力。 
     高能结束 回归主题  
   这样,各位家长,咱们首先从学习就是学知识的错误认知里,跳出来!
   那么, 幼小衔接的教育本质,就是为了获取,能够适应一年级学习的能力! 
   这样一来,各位家长,咱们的思路是不是瞬间开阔了,是不是从所谓的识字量、拼读量等,这些让人焦虑的量化指标中,跳出来了?
   那么好了,什么样的能力,才是一年级学习的必须项呢?
   霏爸认为,从比对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处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
    时间掌控能力 
    人际社交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 
   咱们一个一个进行解读:
    首先,孩子要拥有一定的时间掌控能力。 
      咱们首先看一个幼小衔接班的课程表,相对于幼儿园期间,课程更加丰富,排列也更加紧凑,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将每节课分为40分钟的固定时间。 
   以往幼儿园期间,课程时间比较随意,课堂纪律也比较松散,上课期间还可以外出上厕所,喝水。
   但是到了小学就完全不同了,随意走动、喝水、大声说话等,影响老师教学的行为都是被严令禁止的。
   所以,孩子要有最起码的时间掌控能力,知道这40分钟就是要用来听课、学知识的。
    其次,孩子要拥有一定的人际社交能力。 
   这里所说的人际社交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与老师,一个是与同桌。
   因为,在幼儿园期间,老师是固定的,同桌是不固定的。
   到了小学,整个就反过来了。
   老师从原来的1-2名老师,变成了6-7名,有教语文的,有教数学的,每个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和风格都不相同,所以,就要求孩子能够尽快地适应,敢于和不同的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孩子人际社交能力的广度。
      同桌从原来的每天一换,变成了固定同桌,两个人很有可能要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所以,就要求孩子能够逐步摸索如何与别人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沟通交流,体会不同性格之间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孩子人际社交能力的深度。
   其实,学校教育是为未来适应 社会 做铺垫的,试想我们成年人,哪个不是每天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哪个不是都有一两个知心好友,其实这些能力的训练,从一年级就开始了。
    最后,孩子要拥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以往幼儿园期间,也有一定纪律和行为约束要求,但这种纪律的约束力普遍带有弱化的倾向,属于纪律的软约束。 
    但进入小学就不同了,纪律约束软化向纪律约束硬化转变。 
       同时,幼儿园的生活以玩乐为主,而进入小学以后,玩的时间骤减,大部分时间是学习,很多孩子刚开始都不适应。 
   所以,这就要求咱们家长能够及时监督和管理好孩子,逐步提升他们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总结 
    如果咱家孩子能够初步做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就具备了适应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去幼小衔接再学习。 
    当然,如果咱家的孩子特别贪玩,自控力差,平时爸妈又没时间进行教导,或者甚至不听父母教导的话,那么就只能报班集体学习了。 
    编后语 
       也希望能收到您的建议和评论。
   PS:微信公众号同名:理工直男霏爸爸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